跳到主要內容區
   

吳唯邦

ImgDesc
金門大學華語文學系學生 許閔閔 撰
吳唯邦老師現為國立金門大學語言與人文創意應用碩士學位學程合聘副教授,吳惟邦老師在攻讀淡江大學英文系博士期間,就專注於青少年文學、環境文學、科幻與奇幻文本等領域探究,並將語言與文化、媒介轉換等多元實踐納入教學現場。吳老師深信:「學生的學習不能侷限於知識的吸收,更要強化判斷力與思辨力。」因此,他在教學中總鼓勵學生帶著疑問閱讀、比較與討論,期盼同學完成的不僅是單一領域知識累積,更是多面向學術養成與自我觀照。

一、從文本細讀到在地走讀
在課程設計上,吳老師將帶領學生,深入解讀文本與主題討論,學生不僅學習細讀角色、敘事結構與文學技巧,也練習運用不同批判理論工具,分析文本背後交織的文化、社會與心理議題。課堂討論不斷激發同儕間的碰撞,鼓勵大家在多元觀點中找到自己的聲音;此外,學生也將在課堂中實踐讓知識走進現地生活。從閱讀金門相關學術文獻、文學與紀錄片出發,學生帶著問題意識踏入在地進行田野考察與訪談,不論是走進聚落或探訪傳統技藝,每一段互動都是把書本知識活化的實踐。最終成果也不限於書面報告,學生可以以多媒體、導覽解說、手繪地圖、口述歷史等展現學習所得,這種「知與行並重」的設計,培養學生統整資源與跨界合作的能力。

二、奇幻與跨媒介的閱讀視角:批判與創意並行
在「科幻與奇幻跨媒介研究」課堂,吳老師引導大家穿梭於小說、漫畫、影視、動畫等不同載體。學生不僅閱讀文本,更思考同一故事在不同媒介中敘事、氛圍和主題的變化。例如討論《藥丸與太空船》如何運用日記體書寫氣候變遷議題,或在《墓園之書》的小說與圖像小說版本比較視覺語言的差異。課堂中也導入修辭、情緒理論與哥德文學等跨領域知識,讓學生具備跳脫「閱讀就是背內容」的思維,學會用更多角度挖掘文本豐度。

三、從分析到創作,從討論到發表
吳老師在每個課程設計中強調:「真正的學習,不僅是累積知識,更是發展判斷力與批判性思維。」課堂要求學生參與討論、發表與書寫成果,從文本分析、田野觀察到主題研究,學習從過程中不斷修正與成長。吳老師鼓勵大家參加論文發表、創作活動,並在學期歷程中階段性地給予反饋與引導,強調「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學生除了掌握批判對話、清晰表達與團隊協作的技巧,也逐步建立解決問題與自我提問的勇氣。

四、未來展望:培養多元視野與人文關懷
吳老師希望學生在語創所的訓練下,能將跨媒介的理解力、敘事力、批判思維與團隊實踐能力融會貫通,無論未來是否從事文學、教學、文化推廣或跨領域創作,都能用多元敘事溝通世界。課堂強調的跨領域整合、不設限學習態度,以及適應新媒體趨勢的數位素養,不僅讓學生具備文化推廣與社會實踐的能力,也讓金門的在地故事藉由年輕世代的理解與創造流傳更遠,而面對不斷變動的時代與學術道路,唯有保持好奇心和自省,才能讓所學真正成為未來最重要的能量。





1. 個人資訊
職稱:副教授
郵件:weibon@nqu.edu.tw
電話:(082)313589
2. 學歷
淡江大學英文系博士
3. 研究專長
英美文學、環境文學、中英互譯、新聞英文
4. 經歷
淡江大學英文系兼任講師
聖約翰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兼任講師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兼任講師
Medi-Lan, Hong Kong, 字幕編譯
5. 學術成果
期刊論文
“Rhizosphere: The Connections of Time, Place, and Stories in Silko’s Ceremony.” Tamkang Studies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Vol. 13, June, 2009. 1-29.

“Correlativity: All Over Creation of George Orwell’s Nineteen Eighty-Four.”Shih Shin Journal of Humanities. Vol. 16, July, 2015. 41-68.

專書篇章
〈動物人性:波伊爾《玉米餅之幕》〉。《生態文學:環境、主體與科技》(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出版社,2016)157-178。
Wu, Weibon. "Blue Blood: A 'Silent War' at the Edge of the Sea." Mushroom Clouds: Ecocritical
Approaches to Militariz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in East Asia, edited by Simon C. Estok, Iping
Liang, and Shinji Iwamasa, Routledge, 2021, pp.43-58.
研討會論文
“Transforming into Zoomorphism: Animal Gods and Feral Child in Princess Mononoke.”
The Fifth Tamka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logical Discourse. Dec, 2010. Taiwan.
“The Rhizomatic Sense of Place: Traveling Seeds and Burgeoning Minds in Gardens in the Dunes.” How Much/Multiple/Minor is Literature?: Divergence and Convergence in the Global Cultural Production. Dec, 2010. Taiwan.
“Multiple Folds: The Metamorphoses in Turtle Island.” Hwa Kang Conference on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June 2011. Taiwan.
“Human Animality: T. C. Boyle’s The Tortilla Curtain.” 第四屆海峽兩岸生態文學研討會. Sept, 2014. Taiwan.
“Yoke of Humanity: T. C. Boyle’s Strange Man, Ape, and Dog.” ASLE Eleventh Biennial Conference. Jun, 2015. USA.
“Interspecies Environmental Ethics: Apes, Animals, Monsters, Men.” 文學倫理學批評與中國學術話語建構. Sept, 2015. China.
〈絞結於動物性:《黑暗元素三部曲》〉。第七屆兩岸生態文學研討會。Oct, 2017. Taiwan.
“Blue Blood: War on the Edge of the Se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iterature and Environment, East Asia. Oct, 2018. Taiwan.
〈北歐生態論:地球的黃昏與生命展演〉。第九屆兩岸生態文學研討會。Oct, 2019. China.
博士論文
Metamorphoses: Planetary Writing and Storytelling (變形書寫:環地球論述與敘事)
瀏覽數:
登入成功